为更好地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公开权利人)获得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结合人社工作实际,特编制本指南。
一、本单位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工作机构
工作机构:局法规科
办公地址:临夏市红园路288号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九楼907室。
联系电话:0930-6213703
传 真:0930-6227037
二、主动公开
(一)公开范围
临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除以下信息外,其余政府信息应当公开:
(一)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
(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
(四)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但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除外;
(五)州级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信息,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信息;
(六)州级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讨论记录、过程稿、磋商信函、请示报告等过程性信息以及行政执法案卷信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该公开的从其规定)。
(二)公开形式
对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公开:
1、本单位门户网站,网址:rsj.linxia.gov.cn。
2、本单位新浪官方微博。
3、本单位宣传栏或宣传窗。
4、其他方式。
(三)公开时限
自信息产生或变更后的20个工作日内。
三、依申请公开
(一)受理机构
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机构:局法规科
办公地址:临夏市红园路288号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九楼。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08:30-12:00,下午14:30-18:00(法定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咨询电话:0930-6213703
传真号码:0930-6227037
电子邮箱:lxzrsj01@163.com
邮政编码:731100
(二)公开范围
公开权利人需要本单位主动公开以外且不属于《条例》第十四条第四款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可以申请获取。
(三)公开程序
1.申请的提出
申请人向本单位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填写《临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表》复制有效,可以在受理地点领取,也可以在临夏州政府门户网站(网址:www.linxia .gov.cn)或临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rsj.linxia.gov.cn)上下载。
为了提高处理申请的效率,申请人对所需信息的描述应详细、明确,若有可能,请其提供该信息的标题、发布时间、发文字号或者其他有助于明确该信息的提示。
2.申请方式
(1)通过互联网提出申请。申请人可以在临夏州政府门户网站或临夏州人社局门户网站政府公开信息申请系统上直接提出申请,也可下载《申请表》,填写后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出申请。
(2)信函、传真申请。申请人可以通过信函方式提出申请,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申请人通过传真方式提出申请的,请在适当位置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
3.申请处理
(1)审查。
①我单位受理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对申请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备进行审查,对要件不完备的应及时告知申请人予以补正。
②申请人同时提出几项独立要求的,鉴于针对不同要求的答复部门不同,为提高效率,建议公开权利人就不同要求分别提出申请。
(2)登记。对于《申请表》填写完整且公开权利人提供了有效身份证明的申请应即时登记,并根据收到申请的先后顺序进行处理。
(3)答复。本单位受理机构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下列情形予以答复(特殊情况经审批可以延长20个工作日):
①属于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告知公开权利人获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②属于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告知公开权利人不予公开的理由。
③不属于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告知公开权利人该政府信息的掌握机关及联系方式。
④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告知公开权利人实际情况。
⑤申请公开的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
四、监督方式
公开权利人可就临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向本单位驻局纪检监察组申诉或投诉(联系电话:0930-6214327,办公地址:临夏市红园路288号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七楼。邮政编码:731100),也可以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还可以通过向临夏州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或向永靖县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方式解决。
秋日的积石山县,处处涌动着生机与希望。田间地头,群众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丰收的图景;产业大棚中,农民新学的技能正转化为稳定的收入;劳务输出的大巴上,满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地震发生后,该县将就业增收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生命线”,以产业培育、劳务输转及技能培训为抓手,织密就业保障网,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重建家园的同时,端稳了“饭碗”,鼓起了“钱袋子”。
记者走进位于关家川乡的甘肃冰川夏农业科技供应链有限公司人参果种植大棚,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翠绿的藤蔓间,工人娴熟地给人参果吊枝。“两年前我来到大棚务工,慢慢学会了育苗、吊枝和病虫害防治,今年从兼职转成全职了,现在每月能拿3500元工资,心里踏实多了!”工人蒲世兰高兴地说。蒲世兰是关家川乡关集村人,丈夫因病无法劳作,家门口的这份工作成了家里最稳定的收入保障。
作为积石山县“以商招商”引进的重点企业,该公司覆盖4个乡镇建立的8个基地总占地面积达6800亩,通过“企业管两头、群众抓种植”的模式,带动群众参与豆角、生菜和人参果等作物种植。“目前,我们运营着100个日光温室大棚和300个冷棚,产品直供广东、四川等地。”公司负责人李海介绍,“平时每天用工50人至100人,种植和收获旺季最多能达到上千人,管理人员月薪4500元至8000元,临时工一天也能挣100元,不少受灾群众在这里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除发展产业稳住本地劳动力外,还把劳务输转作为群众增收的“快车道”,让富余劳动力“走出去”挣高薪。9月9日清晨,大禹广场上99名赴厦门明达实业有限公司务工的群众统一着装,带着行囊与期盼,准备开启新的务工旅程。“这是我第二次去厦门务工,工资高、工时稳定,福利待遇也好,这次不少老乡一起去!”务工人员张海燕说。
这样的欢送场景,在积石山早已成为常态。今年以来,该县人社局、劳务办联合人力资源公司,分批次为赴青海等地务工的群众举行欢送仪式。截至8月,已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14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19.5466亿元。“我们分15批次输转1万多人赴青藏川从事‘挖虫草’工作,还通过东西部协作开展招聘25次,帮助37人赴济南、367人到协作以外地区、556人在省内就近就业。”该县劳务办统计财务股股长赵正鹏介绍。为了拓宽就业渠道,还与金昌市建立劳务信息共享机制,帮助123人入职金川公司,让群众外出务工有更多选择。
“以前没收入,现在学了这门手艺,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解决了大难题!”在安集镇安家湾村的民间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班上,村民王大姐手里拿着刚做好的手工艺花,脸上满是欢喜。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以来,积石山县聚焦群众技能需求,开展“订单式”“嵌入式”培训,把烹饪等实用技能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大河家镇,培训班以韩陕家日光温室大棚为实训基地,邀请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授课,讲解草莓、辣椒种植全流程技术;在铺川乡,叉车培训老师“手把手”教学,从起步、倒车到货物堆码,确保学员学得会、用得上;在寨子沟乡,电焊师傅耐心传授操作技巧与安全知识,为群众打开就业新大门。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13个工种、2999人培训,1289人实现就业。推进“章积人力”劳务品牌建设,5个培训项目已开班,让更多群众凭借一技之长站稳就业脚跟。
为了让就业更有保障,积石山县还构建起“培训—就业—服务”闭环体系:开发746个乡村公益性岗位,每人月补贴500元;22家乡村就业工厂吸纳1037人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2200元左右;累计核发创业担保贷款1.75亿元,帮助345名高校毕业生在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就业,人均月增收4000元以上。“我们不仅开展技能培训,还加强培训后就业跟踪服务,通过劳务奖补激励等措施,确保群众能输出、留得住、增收入。”县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拦继明说。
如今的积石山县,产业大棚里生机盎然,外出务工者信心满满,技能培训班上热情高涨。从家门口的“饭碗”到他乡的“高薪”,从技能提升到政策保障,积石山县正以就业增收为笔,在灾后恢复重建的画卷上描绘着群众安居乐业、日子红火的美好图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9月23日,康乐县电焊行业带动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旨在研究解决康乐籍在藏从事电焊铁艺加工人员面临的突出问题,探讨行业转型升级路径,以进一步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由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杜正辉同志主持,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刘胜利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民政局、审计局、应急管理局、县职校等相关负责人,以及相关培训机构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破解康乐籍在藏铁艺加工人员当前面临特种作业操作证短缺和市场竞争力薄弱等困境问题。一是绝大多数电焊从业人员无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导致无法正常承接业务,职业发展受限,也存在安全生产隐患。二是从业人员多以个体工商户形式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合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各有关部门、培训机构和企业代表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按照县委主要领导工作要求,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一是开展集中培训与认证。计划以政府为主导,组织电焊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组织参加特种作业操作证书考核从而实现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与合规操作能力,解决“无证上岗”难题。二是成立行业协会。推动“抱团发展”,倡议成立西藏康乐铁艺加工行业协会,负责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协调行业资源、规范市场秩序、组织技能交流以及代表会员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通过“抱团取暖”的模式,整合分散的个体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康乐铁艺加工的整体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刘胜利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一是要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解决在藏务工人员困难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二是要协同推进。人社部门要牵头抓总,财政、应急管理、民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并落实培训补贴方案和行业协会筹建支持政策。三是要注重实效。培训工作要确保质量,切实帮助从业人员考取证书;行业协会筹建要加快步伐,尽快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在藏康乐籍务工人员的“娘家”。
本次座谈会的召开,体现了康乐县委、县政府对在外务工人员群体的深切关怀与务实支持。下一步,县人社部门将通过技能培训和组织化建设“两手抓”,有效破解康乐籍电焊工在藏发展的瓶颈,在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同时,也将进一步擦亮“康乐焊工”劳务品牌,为全县稳就业、促创业、增收入工作注入新动力。
9月7日,临夏县2025年第16批共计50名务工人员乘坐大巴,赴广东点对点成建制跨省就业。
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临夏县持续将劳务输转作为重要民生工作,结合省外“点对点”输转,有组织向湖南、山东、浙江、江苏、厦门、云南、北京、江西、四川、重庆等地成建制输转务工人员达2280人,提供“家门口到厂门口”一站式服务,同时出台差异化奖补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县内群众外出务工并保障稳定就业,累计发放劳务奖补资金1401.66万元,惠及26083人。
临夏县劳务办干部 苏倩倩:“截至目前,全县输转11.63万人,创劳动收入29.19亿元。今年以来,县上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17次,招聘2280人,对有意愿输转的劳动力做到了应转尽转,应输尽输。”
如今,临夏县通过政策引领、服务创新,将劳务经济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史逸茹)
为全面落实省州关于稳就业保民生的决策部署,切实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广河县于2025年8月12日下午隆重举办“2025年季节性务工人员‘点对点’输送活动”此次活动由广河县人社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旨在为本地富余劳动力搭建高效、便捷、安全的转移就业通道。
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气氛热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昉昕出席活动,县人社局主要负责通知参加,为即将启程的务工人员送行。
仪式上 李昉昕副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副县长首先对即将奔赴新岗位的务工人员表示诚挚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他强调,劳务输出是广河县促进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勉励全体务工人员:要珍惜此次宝贵的就业机会、发扬广河人民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展现广河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个人价值、为家乡争光添彩;叮嘱务工人员:"路上注意安全,出了门就放心大胆的干,有任何问题随时跟我们的工作人员联系"。县人社局主要负责同志也在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安全务工、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用工单位规章制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具体事项。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百余名精神饱满、整装待发的务工人员,统一佩戴醒目的红色标识帽,秩序井然地登上两辆悬挂“广河县务工人员专用车”横幅的大巴车。承载着县委县政府的殷切关怀、家人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车队顺利启程,点对点驶向青海省诺木洪农场,开启新一季的务工增收之旅。
本次“点对点”输送活动是广河县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优化就业服务供给的具体行动,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稳就业、促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活动通过精准对接用工需求、集中组织输送、全程保障服务的模式,有效降低了务工人员外出就业成本,提高了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不仅为务工人员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就业岗位和增收机会,也为缓解本地季节性就业压力、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一步,广河县将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深化与重点用工地区的劳务协作,不断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县人社局、劳务办等部门将密切关注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做好后续跟踪服务与权益保障工作,确保务工人员输得出、稳得住、干得好、能增收。同时,将继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为更多城乡劳动者创造更广阔、更美好的就业前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民生基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以及省州各项就业工作决策部署,7月31日上午,康乐县2025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活动”暨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双向对接招聘活动在胭脂湖公园顺利举办。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马俊祥,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马志龙,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国海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重点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及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采取省级财政适当补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支持80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康乐县基层单位就业。同时兼顾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脱贫劳动力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等未就业群体,针对性提供了涵盖建筑、教育、医疗、农业、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就业岗位。
为办好此次招聘活动,县人社局通过精准实施“1131”实名服务,以“大数据+铁脚板”方式提前走访调研,对全县企业的用工、劳动者求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精准掌握企业用工、群众就业需求,大力归集和发布就业岗位。活动共邀请到县内外51家用工单位、为各位参聘人员提供了159个就业岗位,计划招聘人数1581名。
本次招聘会创新采用“现场对接+直播带岗+网络招聘会”的立体化服务模式。现场设置了政策咨询、权益保障、求职登记等工作台,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西北人才网直播带岗累计观看量突破7788人次,互动咨询超6000条,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为无法到场的求职者提供了实时岗位推介与在线答疑服务。活动线上线下吸引了2000多人次进场求职,投递简历656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69人。
下一步,县人社部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担当作为,通过“康乐就业”微信小程序、直播带岗、现场招聘会、人才夜市等方式,线上线下构建康乐大就业服务体系,全力做好稳就业、促就业服务,既为劳动者搭建便捷就业平台,也为用工企业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为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拓宽零工群体就业渠道,近日,由积石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零工夜市在大禹广场顺利举办。此次活动以创新的“烟火夜市 + 就业服务”模式,将热闹的夜间经济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为求职者和用工企业搭建了一个轻松、高效的对接平台 ,实现了岗位对接与政策宣传的“双推进”。
此次零工夜市提供的岗位类型丰富多样,覆盖了不同技能层次,充分满足了灵活就业群体多元化的就业需求。无论是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还是寻求简单临时工作的普通劳动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岗位。现场为群众发放岗位宣传海报、万年历、政策信息等资料500余份。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穿梭在人群中,根据求职者的技能特长、就业意向,从岗位库中筛选匹配岗位,并现场完成信息登记与初步推荐,帮助求职者与企业实现高效对接 。据统计,现场共有26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登记,后续市场专员将为他们提供“一对一”岗位匹配服务,持续跟进就业情况。
本次零工夜市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模式,进一步扩大了服务覆盖面。除了现场热闹的招聘活动,同步开展的“直播带岗”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关注。通过县人社官方抖音号“积石就业”进行直播,主播化身“就业推介官”,以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实时互动的形式,将优质岗位信息、就业政策精准推送给广大求职者 。直播过程中,主播详细解读每个岗位的要求、薪资待遇及报名流程,并邀请企业负责人在线答疑,及时解答零工群体关心的诸如“工作时间灵活性”“投递简历渠道”等问题。据统计,直播累计观看量达到2723人次,收到线上咨询67条 ,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就业服务触达更多人群,为求职者与企业搭建起一座便捷高效的沟通桥梁。
直播带岗
此次积石山县零工夜市的顺利举办,是县人社局积极探索“轻量级”就业服务模式的重要实践,为县域零工就业服务注入了新活力。后续,零工市场将始终坚持以群众就业需求为导向,持续创新服务场景,通过“线下夜市 + 线上直播 + 常态服务”的多元模式 ,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丰富岗位供给,强化政策落实,为零工群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助力县域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