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
——永靖县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见闻
大雪过后的永靖,天寒地冻,但当记者置身在永靖县盐锅峡镇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班现场,感受到的却是如春天一般的暖意融融。偌大的会场内座无虚席,就连过道里也被人们拿着小板凳围了个严严实实。记者在培训班现场看到,学员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台上老师的授课,手中拿着纸笔一边点头一边认真地记录着PPT上的内容。
“我们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主要是机械维修、电子电工和家政服务等内容。”永靖县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孔润和向记者介绍道。
“我想学一门手艺,自己能开个店最好。”25岁初中文化程度的盐锅峡镇精准扶贫户石海峡在上完第一节课后告诉记者。曾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有过做蛋糕经历的她,因为父亲去世又加之母亲身体不好的原因,毅然决然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小茨沟村。“有一门手艺的话,能养活自己又能照顾到家人,我要好好珍惜这次培训机会。”石海峡在采访中一再向记者说。
同样是抱着想学习一门技术的想法,盐锅峡镇陈家村上铨村的精准扶贫户陈双文、张联才也走进了技能培训的课堂。“老师们讲的农药化肥的使用对我们也很实用,还有科学种庄稼、种树,病虫害的防治知识等。”他二人对记者说。
同样,永靖县妇联也邀请临夏“珍爱”十字绣品牌总代理张俊和技师王美玲集中利用一周时间对新寺、川城、王台、三条岘等乡(镇)1008名农村妇女采取理论讲解和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陇原巧手”手工编织技能培训。“希望参加培训的每一位妇女学会、学精十字绣和刺绣技术,在照顾好老人和孩子的同时,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居家挣钱致富,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半边天’的作用。”在培训班上,县妇联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我们在培训时也会将劳动合同法贯穿进去,让他们在靠技术外出挣钱的同时,也懂得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孔润和说:“就像之前参加过我们培训的刘家峡村的刘淑芬和王台镇塔坪村的罗文海,他们就是通过培训掌握了电子技术应用这一技术后,现在在江苏的一家电子厂上班,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干到了中层领导干部的岗位。”
智力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1710户因缺技术和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户,永靖县以贫困户户均掌握一门致富技能为目标,根据贫困群众的需求、就业意愿和市场需求实施订单、定向和就地培训,免费进行驾驶、牛肉拉面、家政服务、电气焊等9种技能培训。目前,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培训“两后生”1219人,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994人,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杨塔乡松树湾村村委会,记者看到,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院子里却是异常热闹。20多名群众聚在一起,拿着电焊钳、电焊条、护目镜等目不转睛地跟着师傅学习焊接技术。
“根据山区群众的劳动技能需求,我们在全县12个精准扶贫村分期分批举办为期一周的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班,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试合格者发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免费推荐就业,以达到提高职业技能,增加家庭收入的目的。”在培训现场,县劳务办副主任孔德景说。
松树村四社的王光明今年25岁,初中毕业,母亲残疾,他前两天刚从外面打工回家。王光明高兴地告诉记者:“太好了,还能在家门口免费学电焊技术,要是有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去外地找工作会比较容易,工资还高!”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永靖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扶贫办、县妇联为进一步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记者在一份永靖县《2016-2020年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任务分解表》上清楚地看到,涵盖了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创业、劳务品牌、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培训一应俱全,17个乡镇的分年度培训任务也是一目了然。我们有理由相信,永靖县的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将会越走越远,真正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