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州人社通[2015]178号
关于印发《2015年临夏州精准扶贫
劳动力培训实施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扶贫开发办公室、农牧局、教育局、妇女联合会:
为贯彻落实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2015年甘肃省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实施计划》,我们制定了《2015年临夏州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实施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临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临夏州扶贫开发办公室
临夏州农牧局 临夏州教育局
临夏州妇女联合会
2015年8月20日
2015年临夏州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实施计划
为全面贯彻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把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精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甘肃省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目标任务
2015年,以各县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重点,突出当年实施“百片千村”和当年减贫10.5万贫困人口,开展各类精准扶贫技能培训2.8308万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 6833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611人、创业培训556人、劳务品牌培训3400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5416人、“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10412人(含雨露计划“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080人(任务分解见附件1),并逐步提高女性参训人员比例。
二、培训内容和形式
(一)就业技能培训
针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短期就业技能培训。
1、培训内容。重点是电子电器、焊工、驾驶与维修、服装缝纫加工、建筑、餐饮、旅游服务等相关技能培训。
2、培训形式。利用农闲时间灵活开展培训,尽可能把培训地点设在乡镇和有条件的村社,使务工、务农和技能培训两不误。
3、培训机构。全州各县市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4、培训时限和补贴标准。集中培训15天,补贴标准每人300元。
(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针对与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开展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
1、培训内容。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职工技能水平的要求,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培训方式。主要是采取拜师学艺、技术比武、名师带徒等灵活有效的培训形式。
3、培训机构。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4、培训时限和补贴标准。每个参训人员年内总培训80个学时以上。补贴标准每人150元。
(三)创业培训
针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民开展创业知识和能力培训。
1、 培训内容。创业意识培训(GYB)、创办企业培训(SYB)。
2、培训形式。模拟企业生产、交易、宣传、管理、财务等业务操作过程,开展企业创建活动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学习演练,培养企业注册、税务登记、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技能。
3、培训机构。全州认定的具备创业培训能力的职业培训机构。
4、培训时限和补贴标准。培训时限为10天,补贴标准每人300—1300元。
(四)劳务品牌培训
针对有输转需求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具有特色劳务品牌技能培训。
1、培训内容。主要是家政服务、育婴养老、牛肉拉面、保安、建筑装饰、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机械设备维修、餐饮酒店服务、电子技术应用等地方劳务品牌技能培训。
2、培训形式。采取“滚动教学、适时鉴定”的方式,定点培训指导,把培训班办到乡镇,让学员随到随学随鉴定,方便农民随时参加培训。
3、培训机构。经省劳务办和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职业培训机构。
4、培训时限和补贴标准。培训时间3个月,补贴标准每人600元。
(五)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
针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开展创业和技能示范培训。
1、培训内容。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及机械加工类、种植养殖业、建筑类、餐饮服务类等职业技能培训。
2、培训形式。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实际操作训练、组织学员研讨和实地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3、培训机构。各县市认定的培训机构。
4、培训时限和补贴标准。培训时间10天。补贴标准每人1000元。
(六) “两后生”(雨露计划)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
主要通过全州中等职业学校,对农村“两后生”开展职业技能学历教育。
1、培训内容。主要开展数控技术、建筑工程、农林牧、学前教育、中医保健、中西医结合、护理、计算机操作、经贸阿语等专业培训。
2、培训形式。对“两后生”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制教育,经毕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核发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3、培训机构。中等职业学校。
4、培训时限和补贴标准。2—3年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历型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扶贫部门负责的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每人每年补贴1500元,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负责的“两后生”培训,每人每年补贴1000元,连续补贴2年,上岗实习期间不再补贴。若国家提高补贴标准,以新标准执行。
(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以贫困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为重点培育对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培训内容。农业公共基础、专业技能、能力拓展和实习操作培训。
2、培训形式。结合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通过集中办班、田间指导、观摩学习、跟踪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3、培训机构。各县市农业部门和财政部门认定的农广校、农机校、农技推广等单位。
4、培训时限和补贴标准。每期集中培训时间,生产经营型不少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不少于7天。生产经营型按人均3000元补助;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按人均1000元补助。
三、培训资金来源
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资金来源为就业专项资金。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资金由省人社厅和州县、市共同筹集,其中省人社厅每县补贴10万元用于省级示范培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补贴资金来源为就业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
四、主要措施
(一)准确做好摸底工作,建立精准扶贫培训台账。各县(市)以《全省2015年预定减贫人口名单》中的劳动力为重点,逐户逐人对照填报《2015年贫困地区劳动力精准扶贫培训建档卡》和《2015年贫困地区劳动力精准扶贫培训建档立卡名册》,并进行逐级汇总,填报《2015年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培训情况调查摸底汇总表》(上述建档卡、名册和汇总表已发)。各县(市)要在建档卡、名册和汇总表的基础上,建立精准扶贫培训台账,将精准扶贫培训精准到村到人。
(二)制定实施方案,精准实施培训。各县(市)根据建立的精准扶贫培训台帐,结合本县(市)产业现状,科学制定2015年精准扶贫培训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培训进度和项目安排,精准实施培训,对照年度培训计划及时对帐。根据培训进度,各县(市)每个季度末填报《2015年甘肃省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进度汇总表》(见附件2)。经州上汇总后,于下一季度首月10日前将电子版上报省人社厅。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精准扶贫培训任务落实。各县(市)人社、扶贫、农牧、教育、妇联等部门要认真履行精准扶贫培训工作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和指导检查职能,及时拨付培训资金,并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做好培训对象补贴经费审核、培训资金拨付和管理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工作,确保培训资金规范使用、发挥效益。精准扶贫培训的实施要根据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意愿和技能需求,开展现场示范、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校企联合等培训方式,确保精准扶贫培训取得实效。
五、责任分工
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由州人社局联合州扶贫办、州农牧局、州教育局、州妇联共同组织实施。
(一)州人社局负责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示范性培训。会同州教育局、州扶贫办负责贫困地区“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州农牧局负责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二)各县(市)人社部门会同扶贫、农牧、教育、妇联等部门制定本县(市)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年度实施方案,整合各类培训项目和资金,健全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台账,指导乡镇建立精准到户到人的培训台帐,细化培训计划,组织实施本县(市)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
(三)承担培训工作的职业培训机构,具体开展精准培训工作。
六、完成时限
(一)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建立精准扶贫培训台账。(6月中旬完成)
(二)制定培训精准扶贫实施方案。(6月底完成)
(三)完成学历型职业技能培训招生工作。(9月底前)
(四)组织实施精准培训。(11月底前完成,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于次年3月底前完成)
七、检查验收
州级人社部门会同扶贫、农牧、教育、妇联对各县(市)精准扶贫培训工作开展年度大检查,以迎接省上的检查验收。
(一)检查内容。各县(市)精准扶贫培训建档立卡情况;培训资源、项目、资金整合情况;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落实情况;培训经费的管理使用、补助的落实、资金拨付到位等情况;对定点培训机构的动态管理情况;培训后职业技能鉴定和劳务输转、自主创业情况。(各专项培训以行业部门验收为主)
(二)检查方式。主要采取统计资料分析、座谈分析、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走访培训机构和培训对象等形式进行。
(三)检查时间。11月中旬至下旬,州人社局联合扶贫、农牧、教育、妇联等部门对各县(市)精准扶贫培训工作开展年度大检查,汇总检查结果,形成全州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报告,以备省上检查验收。
附件:1、2015年临夏州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任务分解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