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2岁的马忠义已经在厦门市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了三年。曾经在临夏市折桥镇老家务农打临工的他,如今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4月,马忠义在折桥镇苟家村村委会听到工作人员劳务输转的宣传,抱着到南方赚钱的梦想,他决定去试一试。第一次抵达厦门,温暖宜人的气候和干事创业的平台立刻吸引了他。梦想的动力加上努力好学,不到半年时间,马忠义就熟练掌握了多项技术,工作愈加得心应手。
在厦门工作三年的时间,让马忠义无论是从思想还是眼界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马忠义告诉笔者,电子厂的工作需要细心和专心,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工作的这几年,他第一次在工作岗位上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2020年9月,马忠义果断做了一个决定,报名公司和职业院校联办的“大专班”,利用周末时间就读机电一体化专业。因为高中学历的他逐步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以前靠务农打临工每月就挣2000多元,现在每月能挣7000多元,这三年我们两口子攒下了一些积蓄,这次回家,准备把新家修起来,让家人的生活更幸福。”马忠义高兴地说。
临夏籍务工人员在厦门就业,不仅解决了厦门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而且推动了东西部劳务输转工作。据马忠义介绍,厦门企业为了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将关心关怀落到细节,在公司举办各类技能培训,将课堂建在生产线上,将员工变成学生。同时,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让学生变成员工,真情实意地提升员工幸福指数,让临夏籍员工在技能培训中健康成长。
像马忠义这样“一人外出务工,全家脱贫致富”的例子在临夏市还有很多。
2017年,厦门市思明区与临夏市达成东西扶贫协作协议,多年来,两地聚焦各类资源整合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始终将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作为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采取“政府推、部门帮、政策引、宣传促、中介送、能人带”等措施,大力开展劳务输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临夏市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推送公众号、走村入户宣讲等方式,大力宣传东西部劳务输转政策,落实劳务输转奖补政策,为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拓宽了门路。截至2021年,临夏市共输转劳务人员3.4万人,劳务收入9.314亿元。